PFA对食管温度影响

心房颤动(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导管消融 (CA) 已经成为对症状性 AF的指南指导治疗方法。在临床历史上,通过冷冻、激光或射频 (RF) 能量进行的热消融已被广泛用于实现肺静脉隔离 (PVI) 和有效的节律控制。
食管热损伤 (ETI) 的风险可能导致危及生命的心房食管瘘并发症,这是传统热消融能源的一个主要缺点,而随着脉冲场消融的发展,不可逆电穿孔成为了一种新颖的消融形式。
目前,只有少数患者的有限临床数据进行了评估人类 PFA 消融期间食管腔内温度 (TESO) 的变化。因此,本实验试图研究接受 PFA 房颤消融的患者的管腔内 TESO 变化。
研究方法:

基线概述

2021 年 8 月至 2022 年 5 月期间,连续纳入使用新型 PFA 系统(Boston Scientific Farawave)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有症状 AF 患者。

手术流程:

所有患者均按照中心标准护理接受消融前检查,使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排除了心内血栓。

对于服用维生素 K 拮抗剂的患者,手术是在治疗 INR 值 2−3 的情况下进行的。对于直接口服抗凝剂的患者,手术当天停用。

手术使用异丙酚、咪达唑仑和芬太尼进行镇静。

进行超声引导股静脉穿刺(8F鞘)。如果使用两次穿刺,则将一根诊断导管引入并定位在冠状窦中。随后进行单次房间隔穿刺 。穿刺后,给予肝素,使患者激活凝血时间 > 300 秒。

 使用房间隔鞘用于顺行左心房通路。在第一次脉冲消融释放前,由静脉给予患者1mg阿托品,以避免迷走神经反应,如窦性停搏或间歇性房室传导阻滞。

随后进行脉冲消融。从左侧肺静脉开始,将八个脉冲消融程序(每个脉冲程序为 2 kV/2.5s、双极、双相、x4 篮/花配置)应用到每个肺静脉。急性手术终点是首次尝试所有静脉隔离 。

食管温度监测:

使用自膨胀式温度探头(CIRCA S-CATH™,CIRCA Scientific, Inc.)密切监测实时连续腔内食管温度变化。探头的正确定位如下图在整个消融过程中测量食管腔内温度,以评估最大食管温度增加。此外,在基线和每侧肺静脉消融结束时以及肺静脉全部隔离后测量了食管温度。

食管温度探头
 
结果分析:

在所有研究指定部位均成功进行了消融。将温度探头腔内放置到食管中对于所有患者都是可行的。

在下图中,我们评估了一名左侧食管患者逐个脉冲测量时的食管温度变化,显示左侧肺静脉在PFA 期间温度缓慢升高和降低。基线食管温度和最大食管温度之间的平均变化很小,但具有统计学意义,测量值为 0.8 ± 0.6°C,p <0.001。

食管温度变化

在 10/43 (23%) 的患者中观察到食管温度升高 ≥ 1°C,患者的最高食管温度测得为 40.3°C。

下图给出了最大食管温度变化为 3.7°C 的患者中 PFA 导管相对于温度探头的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

术中透视显示

有关每侧静脉 PFA 后和完全肺静脉隔离后食管温度变化的详细信息如下表所示。

当比较基线和达到的最大食管温度相比时,温度最高变化约为 0.84 ± 0.88°C,而平均温度变化为 0.75 ± 0.43°C,且由于每个类别的样本量不同而受到限制。

结论:

将电场施加到生物组织自然会产生小部分热量并伴有一定的温升。热效应的程度和潜在的组织损伤与剂量和时间有关。温度超过 40°C 会在持续作用数小时后导致热损伤,而温度高于 50°C 仅需几秒钟即可观察到相同的效果。

使用传统的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时,温度过高会导致电导率增加,并进一步在整个外围传导加热,且可能对靠近消融部位的任何类型的组织造成附带损害。这可能对食道产生破坏性影响,导致一种称为心房食管瘘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死亡率高达 50%。

我们研究中测得的最高食管为 40.3°C,仅持续几秒钟。由上述信息可得,这不应导致对食管组织产生生物相关的热效应。然而,有关食管温度上升影响的数据基于射频消融,PFA 技术只能据此进行辅助推断。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评估 PFA 对食管损伤的影响。

如需获取原文,关注公众号回复“PFA对食管温度的影响”即可获取。

 
 
 

 

创建时间:2024-04-30 08:05